□ 本報記者 劉玉璟
青藏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亞洲水塔”“地球第三極”,是全球氣候變化的關鍵區、敏感區,也是世界山地冰川最發育的地區和亞洲多條重要江河的源頭區。
“西藏是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和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生態戰略地位極為重要。保護好雪域高原生態環境,筑牢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事關中華民族的生存和長遠發展,事關西藏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大計,事關各族人民群眾的切身福祉?!蔽鞑刈灾螀^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部主任王旭東表示。
近年來,西藏檢察機關刑事檢察部門始終堅持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積極參與生態環境及資源保護,充分發揮刑事檢察職能作用,綜合運用打擊、監督、保護、預防、服務等措施,探索建立了“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為一體的生態檢察新模式。
同時,西藏檢察機關延伸檢察監督觸角,以“河湖長+檢察長+警長”協作機制、“兩法銜接”機制為抓手,開展專項監督,深挖案件線索,依法嚴厲打擊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污染環境、盜伐濫伐林木、非法采礦等破壞環境資源類犯罪,為守護好西藏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作出了積極貢獻。
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西藏檢察機關受理審查逮捕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犯罪案件110件255人,依法批準逮捕84件188人;受理審查起訴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犯罪案件215件554人,依法提起公訴167件399人,不起訴28件106人。
全力保護生態環境
青藏高原生態脆弱敏感,一旦破壞,修復的難度非常大,需要特別予以保護。青藏高原野生魚類是高原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物種,對維持生物多樣性具有極端重要作用。受環境影響,魚種普遍生長速度緩慢,一旦受到破壞,種群數量短期內難以恢復,尤其是在禁漁區、禁漁期和繁殖期非法捕撈更是如此。而魚類同時也是水禽等生物的重要食物來源,其數量的減少會產生蝴蝶效應,進而威脅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西藏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作用,緊盯生態保護關鍵環節,嚴厲打擊破壞水生態環境犯罪,積極保護區域水生態環境,同時對違法行為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推進高原生態環境中野生魚類資源可持續發展。
2021年5月,丁某等4人在禁漁期、禁漁區用網魚的方式在拉薩市當雄縣捕撈野生魚1498條,共計717.81千克。經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水產科學研究所鑒定,涉案魚類為納木錯裸鯉,經估價認定非法捕撈的納木錯裸鯉市場價格為兩萬余元。12月7日,丁某等4人被判處刑罰,經法院調解,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方面,丁某等4人積極履行調解書確定的義務,繳納生態修復金32301.45元,并在媒體上進行公開道歉。
西藏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檢察職能,積極介入引導取證,全面查明案件事實,構建完整證據體系,依法從嚴懲處破壞生態環境犯罪。在依法追究當事人刑事責任的同時,全力做好當事人的思想教育工作,促使當事人認罪認罰、積極賠償。
增強群眾法治意識
西藏檢察機關通過提起野生動物資源保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追究資源破壞者刑事責任,依法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犯罪。提升人民群眾的國家重點保護植物保護意識,實現對生態環境和資源的有效司法保護。
2019年9月17日,巴某在日喀則市吉隆縣吉隆鎮某村砍伐密葉紅豆杉樹兩株,駕車逃離時被公安民警抓獲。
吉隆縣人民檢察院以被告人巴某涉嫌非法采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向吉隆縣人民法院提起公訴,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吉隆縣法院以巴某犯非法采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三年零二個月。附帶民事公益訴訟部分,被告人巴某承擔補種密葉紅豆杉20株幼苗費和管護費共計40800元,并公開賠禮道歉。
吉隆縣檢察院有關負責人表示,該案的辦理有力打擊了非法采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的行為,增強了群眾的法治意識和環保意識,營造了維護良好生態的社會氛圍,努力實現“辦理一個案件,保護一片森林,維護一方生態”的良好效果,為守護綠水青山積極貢獻檢察力量。
積極發揮檢察職能
陳某同山南市扎囊縣阿扎鄉章達村白雞山承租方杜某等3人協商后簽訂《采石廠合作協議》,按協議內容,陳某一邊辦理采礦許可證,一邊開采礦山。2018年5月,扎囊縣政府準備關停該采石場時發現陳某存在越界開采的情況,經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調查,越界開采的面積為1318平方米,后經第三方司法鑒定所對其價值進行評估鑒定,礦產品價值共計人民幣1100余萬元。
2021年,扎囊縣人民檢察院對陳某以非法采礦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收益罪向扎囊縣人民法院提起公訴。扎囊縣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被告人陳某犯非法采礦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并處罰金,其違法所得予以沒收,上繳國庫。
非法采礦造成了生態環境破壞和國家礦產資源損失,侵害了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辦案過程中,西藏檢察機關積極協調第三方環評機構,做好對盜挖礦點的核對和修復資金測算,為后續民事公益訴訟打好基礎。檢察機關以檢察建議書等多種形式參與社會綜合治理,發揮檢察機關服務大局、維護社會穩定的職能。
編輯:劉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