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年來,在短視頻平臺中,有網民熱衷于輸出與摩托車有關的專業知識,或將與摩托車有關的拍攝視頻上傳至網絡,并逐漸成長為擁有一定粉絲群體的網絡博主,這類人群也被稱為“摩托車網紅”或“機車網紅”。近期,多起摩托車網紅因車禍事故而身亡的事件密集曝光,持續引發輿論關注。
01 抖音網紅“莊慕卿”因摩托車車禍去世事件
1月6日,據封面新聞報道,1月5日晚,重慶某隧道內發生兩輛摩托車對撞事故,被撞出隧道的涉事摩托車發生自燃,火光沖天,車上兩男兩女當場死亡。后經確認,其中一名死者系抖音平臺網紅“莊慕卿”(粉絲數:5.8萬)。據媒體報道,“莊慕卿”本名王某峰,今年21歲,當日駕駛一輛無牌改裝摩托以時速約120碼的車速在隧道與另一逆行越野摩托相撞。對方肇事摩托車主年僅16歲,也是某平臺一名摩托車網紅,尚未取得駕駛證且疑似有偷車史。事件引發高度關注。截至4月20日12時,相關輿情信息量10.2萬條。一些自媒體隨即對死者家庭背景、感情狀態等展開挖掘,部分網民表示“載人飆車隧道加速,抱歉這次做不到逝者為大”,甚至還有網民對其女友和家人發動網暴。今年3月,“莊慕卿”父親在社交平臺公布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責任書認定其本人負事故次要責任,紛擾多日的輿情才逐漸平息。
02 27歲摩托車網紅“啊亮”因車禍離世事件
2月7日,有網民在朋友圈透露稱,抖音、快手平臺網紅“啊亮”(本名張某亮,平臺粉絲數分別為1.9萬、6242)在駕駛摩托車跑山時,因對方騎手壓彎逆行與其相撞摔倒去世,年僅27歲,另一機車車主腦部出血送醫。據網傳信息,“啊亮”在圈內有“云南車神”之稱,還是摩托車比賽的業余選手,各方面技術都相當過硬。其生前曾與網民在線互動,友善的態度博得不少網民好感?!鞍×痢彪x世后,不少網民表達震驚悲痛之情,紛紛在其賬號下發文悼念,稱“愿天堂里沒有車來車往”。目前該賬號內容已清空。
03 網紅“小嬌妻”“安安”車禍事件
4月13日8時許,女網紅“安安”和“小嬌妻”(二人粉絲數均近百萬)駕摩托在云南昆明某路段發生車禍當場死亡。據悉,兩人均是抖音平臺中的摩托車網紅,年齡分別為16歲、21歲,平時經常在社交媒體發布拍攝的機車視頻。4月14日,昆明警方發布通報稱,事故原因系孫某英、趙某康(二人本名)行駛途中撞上道路中央隔離帶導致。另據報道,“小嬌妻”此前因不喜歡陌生人指點而懟網民,死后這些言論被翻出來遭到部分網民圍觀嘲諷,其中不乏“聽說你出事了”“現世現報”等幸災樂禍之聲,其家人朋友因幫其發聲明而遭遇網暴。截至4月20日12時,相關輿情信息量24384條,“#網紅小嬌妻和安安摩托車事故#”“#交警調查網紅騎摩托出車禍身亡#”等微話題閱讀量累計超5000萬次。
類似事件頻發引發熱議,“#多名機車網紅因車禍去世#”等關聯微話題閱讀量累計超4億。猛犸新聞盤點近年來摩托車網紅因違規行駛釀悲劇的案例,稱據不完全統計,從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16日,已有6名機車網紅因摩托車事故離世。極目新聞、《新京報》等批評稱,摩托車駕駛要始終樹立“生命至上,安全至上”的理念,從觀念上系好“安全帶”。一些自媒體則從摩托車性能、飆車行為危險性等角度做出分析,警示網民增強安全駕駛意識。部分網民還批評平臺監管缺位,默許縱容網紅無下限追逐流量,呼吁公安機關加大執法力度。
輿情解析
1. 事件性質敏感引發輿論圍觀
摩托車網紅因飆車死亡類事件本質上屬于交通事故,其突發性及后果的嚴重性是刺激輿論傳播的主要因素。事故現場圖片和視頻第一時間通過抖音、朋友圈等社交平臺傳播開來,帶給公眾強烈視覺和心理沖擊。部分自媒體還刻意突出“時速超300邁”“火情離遇害者倒地現場足足幾十米遠”等細節,更增加了現場畫面感。另外,死者均是小有名氣的“圈內網紅”,個別人還擁有幾十萬至上百萬粉絲,其身份標簽也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事件的新聞價值。突發性與身份標簽疊加,使得這類交通事故非常具有話題性,輿情快速升溫。
2. 群體負面形象激發輿論評判沖動
悲劇事故頻發推動媒體就此現象進行深入分析。有觀點指出,這些新聞事件中當事人具有一些共性特征——年輕人、酷愛機車、渴望流量。在心理和經濟等因素驅動下,飆車成為摩托車網紅競相追逐的極限運動。但在主流輿論眼中,“飆車”“炸街”行為通常與“不務正業”“不正經”等負面語境關聯。部分摩托車網紅還有著裝不規范、違規駕車、深夜擾民等情況,甚至一些女性摩托車網紅把摩托車當流量道具,用“黑絲短裙、飆車摸腿”等擦邊行為博眼球。在一次次事故曝光中,公眾的負面印象也不斷加深,對此類不良網絡現象的評判沖動也被激發,輿論場上還出現“自作自受”等幸災樂禍之聲。網絡觀點的分化甚至暴力化,也刺激了輿情熱度上漲。
3. 飆車越界行為滋生涉法風險
摩托車網紅本屬于小眾群體,受眾人群也主要在短視頻等社交平臺,但這類群體最終破圈進入公共討論范圍,并持續受到關注,最根本的在于他們的行為突破了法律邊界,變成一個嚴肅的法治事件。根據警方通報梳理,一些摩托車網紅存在為尋求刺激、博眼球等違反交規的情況,嚴重威脅道路安全。還有媒體關注到這類騎手網紅通常還有不規范著裝、擅自改裝車輛、無證駕車等違規行為,這些危險行為引發其他網民跟風效仿,容易帶來不良示范等。同時,因飆車事故引發的衍生輿情也比較棘手,如針對事故原因猜測、滋生不實傳聞;對死者個人經歷展開挖掘,部分過激言論還演變為網絡暴力,破壞網絡正常秩序。隨著網絡討論逐步深入,輿論共識也在快速凝聚,即網紅飆車亂象治理應納入法治框架之下,而非任由其無序發酵。
輿情點評
摩托車網紅飆車帶來的社會安全隱患容易衍生涉法風險,不僅是關于個人生命財產安全的“私事”,更是關乎公共安全的“公事”,對于那些為了網絡流量進行危險駕駛的違法違規行為,政法機關有必要將其納入法治框架下合理引導與處置。具體來講,在輿論引導層面,針對個案事故的發生原因等輿論關切,政法機關需視情發布通報說明,對網絡中不實傳言更應及時作出澄清,劃定輿情發展方向。同時,政法機關可以此為反面案例加強摩托車交通違法行為危害的宣傳,比如針對機車圈盛行的“改裝風”,宣傳車輛非法改裝的危險性;加大對摩托車違規駕駛的處罰規則的宣傳力度,引導年輕網民規范駕駛,樹立安全駕駛意識。
在社會治理層面,一方面,公安機關可就摩托車飆車、“炸街”等現象展開專項執法,消除摩托車交通事故隱患。比如自今年1月以來,重慶交巡警重拳整治摩托車飆車“炸街”行為,3個月打掉飆車團伙53個,摩托車交通事故、死亡同比均下降七成,效果明顯。另一方面,對于當下短視頻平臺中違法飆車競速等不正之風,公安、網信、工信等多個部門也要對其加強正向引導,督促平臺認真履行資質準入、內容審核等方面的責任,對違規賬號和失責平臺加大處罰力度,維護社會安全穩定。
閱讀全文可訂閱
《政法輿情》電子產品
詳情咨詢:010-84772595
來源:法治網輿情中心
編輯:彭曉月
新媒體編輯:李靜
編輯:金永梅